帮你快速找医生

驼背——上交叉综合症治疗案例分享

2020年08月28日 845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案例1,男性,27岁,金融从业者,本院家属,因肩背疼痛半年余就诊。患者及家属诉,肩背部疼痛严重,睡觉时无法平卧,只能侧卧防止疼痛加剧。平日工作伏案时间长,缺少锻炼,休息时沉迷于手机游戏。体格检查:患者直立位时身体明显前屈伴轻微侧曲,颈7-胸12棘突压痛,颈肩背部肌肉压痛明显,可触及明显的肌筋膜触发点,臂丛牵拉实验阴性,引颈实验阳性,压顶实验阴性。诊断:上交叉综合征、肌筋膜炎,予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肌筋膜触发点干针治疗,刃针治疗颈7——胸12节段多裂肌、针灸针刺+留针+TDP灯烤治疗头夹肌、斜方肌、菱形肌、岗下肌、小圆肌腰背部竖脊肌等肌肉等。肌筋膜触发点治疗时为俯卧位,治疗结束肩背部疼痛缓解,翻身即可平卧而且不伴有治疗前时平卧位肩背部的疼痛,站立位时目测其驼背矫正明显(仍存部分身体前屈——驼背),身体已经无侧曲畸形,建议其回家后坚持触发点治疗相应肌肉的拉伸。后来每周进行一次星状神经节阻滞和肌筋膜触发点治疗,继续处理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背阔肌等,共8次治疗后,肩背部疼痛完全缓解,驼背基本上矫正。嘱咐其坚持飞燕式等姿势锻炼肩背及腰部肌肉力量,矫正平常的坐姿、站姿,预防驼背——上交叉综合症复发。

案例2,女性,30岁,办公人员,哺乳期第四个月。因腰背痛2个月就诊。2个月前因腰痛,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在老家治疗,静脉输注甘露醇、地塞米松等药物后疼痛缓解。来疼痛科就诊时要求继续静脉输液治疗。老家医院CT检查:腰4/5椎间盘膨出,轻微压迫硬膜囊。体格检查:站立时身体前屈位,胸3-8,腰3-腰5棘突压痛,肩、背、腰、臀部多处肌肉压痛,直腿抬高实验阴性,4字实验阴性,屈膝抬髋实验阴性。患者诉平常睡觉时因腰背部疼痛不能平卧,只能侧卧。诊断为:上交叉综合症、肌筋膜炎、腰椎间盘突出,予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肌筋膜触发点干针治疗,刃针治疗胸腰段多裂肌,针灸针刺+留针+TDP灯烤治疗斜方肌、菱形肌、腰背部竖脊肌、臀中肌、梨状肌、股二头肌、半腱肌等,治疗结束腰背部疼痛稍有缓解,翻身即可平卧,驼背矫正明显。第二次行星状神经节阻滞+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后疼痛加剧,患者去上级医院行腰椎磁共振检查,结果示:腰4/5椎间盘膨出,轻微压迫硬膜囊。建议其行类固醇硬膜外腔注射,因其处于哺乳期,有所顾忌而未能进行。第二次治疗三天后疼痛逐渐缓解,8次治疗后腰背部疼痛完全缓解,驼背基本矫正,嘱咐其加强腰背肌核心肌力训练,预防复发。

治疗心得:

驼背分为活动性和固定性驼背,

1.活动性驼背

通过医生的被动活动或病人的主动活动,驼背能够被纠正。比如姿势性驼背,由于姿势不良引起,多见于青少年;麻痹性驼背,由于某种疾病使躯干肌无力而致驼背;代偿性驼背,常继发于腰椎的过度前凸。这些驼背的特点是背部较柔软,通过活动可以纠正畸形,X线无骨骺的改变。

2.固定性驼背

有些疾患可以继发固定性驼背,如强直性脊柱炎,它与上交叉综合症引起的驼背的最大区别在于强直和畸形不仅在胸椎,而且波及整个脊柱。同时伴有化验室检查的改变。脊柱结核后期和脊椎骨折也可引起驼背,特点是背部后凸呈一角度,而不似上交叉综合征呈匀称的圆背畸形,X线检查可以作出明确的诊断。

上交叉综合征引起的活动性驼背初期不伴有明显的疼痛,完全可以通过姿势矫正即可使其完全康复,如果伴有明显疼痛,不能平卧时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帮助下进行矫正,肌筋膜触发点治疗针对上交叉综合征相应的肌肉进行治疗,双向调节肌力,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处于活动性驼背向固定性驼背的过渡期,建议行银质针治疗,因银质针更粗、可以加热治疗,疗效更好,但创伤也更大。如果已经成为固定性驼背,治疗时将会更加困难,需要手术治疗,创伤更大,疗效也差,所以上交叉综合征引起的驼背建议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希望本文能引起临床医生和患者对该病的重视,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如您觉得本文对您的亲友有帮助,请分享出去,如有不足请留言,以便笔者改进,谢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