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一文告诉你,为什么面肌痉挛爱找中老年女性人群

2022年09月06日 129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面肌痉挛主要以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的不自主的抽搐为特点,多局限于单侧,发病初期,多表现为眼轮匝肌间歇性抽搐,即“眼角跳动”。随病情进展,逐渐缓慢扩散至一侧面部的其他面肌(口轮匝肌和面部表情肌),甚至可累及同侧颈阔肌,其中以口角肌肉的抽搐最为明显。严重者可出现睁眼困难、口角歪斜以及耳内搏动样杂音。少数患者在病程晚期可伴有患侧面部肌肉挛缩,眼睛变小等。尽管该疾病是良性疾病,但由于它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

  面肌痉挛抽搐的程度轻重不等,短则数秒,长则十余分钟,有间歇期。发病初期,抽搐较轻,间歇期较长;随症状加重,间歇期逐渐缩短。疲倦、情绪激动或紧张、面部自主运动(如用力闭眼、鼓腮等)时,抽搐程度会加剧,入睡后停止。面肌痉挛多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女性中,是典型的成年人疾病,但有年轻化趋势。

  血管压迫

  从发病年龄分析,该病可能与年龄相关的颅内病理生理改变有关,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脑组织下垂等因素导致面神经根出脑干区血管与神经之间产生相应的位置改变,因此青年人发病率明显低于中老年人。目前认为原发性面肌痉挛是由桥小脑角区血管压迫面神经根部引起,主要是临近的小脑下前动脉、小脑下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或粗大静脉血管,压迫面神经根所致。

  经过对后颅窝拥挤指数的研究发现,后颅窝空间狭小与面肌痉挛可能存在相关性,且女性的拥挤指数高于男性,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该病女性多发于男性的原因。

  需与继发性面肌痉挛区分

  西安交大一附院颅底颅神经疾病诊疗专家组姜海涛教授:当患者表现为不典型面肌痉挛而诊断困难时,须排除继发性面肌痉挛,这一类患者占到10%左右。并应与眼睑痉挛、面瘫后痉挛以及累及眼肌的局限性癫痫、舞蹈病和手足徐动症相鉴别。继发性面肌痉挛原因比较明确,包括面神经麻痹引起的后遗症,颅内占位性病变,如小脑脑桥角区肿瘤、蛛网膜囊肿等,头颅CT或MRI即可鉴别,其余疾病可行面神经电生理监测后鉴别,如监测到AMR的典型异常波时,可明确诊断。但任何影像学检查结果都不足以做为确诊或排除原发性面肌痉挛的依据,临床上应综合分析确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