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常见的流感病毒亚型

2017年01月07日 999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常听报道的流感亚型H1N1、H7N9、H5N1等,从感染对象的不同又叫做“人流感”、“禽流感”、“猪流感”,指在特定的动物群体中传播的流感。禽也好,猪也罢,归根到底是流感,病原体同属于正黏病毒科旗下,即流感病毒。但这并不意味着禽流感只能在禽鸟中传播,随着病毒的变异,各哺乳动物体内都曾检测出禽流感病毒,H7N9正是人感染禽流感的铁证。
1997年在香港发现了18例人感染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其中6人不幸死亡。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H5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病例,给人类敲响警钟,“鸡瘟”是可以变“人疫”的。很多人会疑惑,人非“禽”,为何会频频感染禽流感,难道是我们身体变弱了?原本禽流感病毒与人类素无瓜葛,这是因为流感病毒感染具有宿主特异性。首先病毒感染细胞需要特定的受体,人的上呼吸道主要分布人型流感病毒受体,禽流感病毒的“钥匙”打不开人类细胞的大门,所以禽流感病毒无法感染人类。虽然现在发现人的下呼吸道同时分布有人型和禽型流感病毒受体,但禽流感病毒更适宜在禽类体内较高温度的环境下生存,它到了人类体内,就像赤道地区的人到了极地,环境骤变,活力不再。但是现在禽流感病毒却成在人体内安营扎寨了,这其中一个原因便是流感病毒特殊的遗传方式使它每时每刻都在变异。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稳定性差,再加上流感病毒RNA在复制过程中有一个相当不靠谱的帮手——RNA聚合酶,新合成的子代RNA经常会出错。这就好比一群粗心的学生抄课文,经过无数次转抄后,得到的文章早已和原文差之千里,这就导致了病毒变异的积累。除了高突变率,禽流感病毒的基因组是由8个小片段构成,在增殖过程中很容易与其他种类的流感病毒发生基因重排,这也增大了病毒变异的概率。禽流感病毒正是通过不断地变异选择,获得了攻破人类细胞城池的武器。突变固然是禽流感病毒向人类传播的基本条件,但人类生产活动的变化才是噩梦的根源。比如,人类大规模养殖家禽使得人禽有机会发生近距离接触,长此以往人类便成了禽流感病毒的一个新外界环境。这过程,禽流感病毒产生的适应于人类细胞的突变就容易被筛选并保留下来。人体内缺乏对抗这类新型流感病毒的抗体,所以它们在感染人后往往会有较高的致病性和致死率。不过禽流感想要建立人际间传播的能力,仍需突破多种限制因素。现已知自然界存在H5和H7型禽流感病毒均未发现人际间传播的病例。当然,一旦病毒发生了变异,那将是人类的一场噩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