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中大医院紧急手术 成功抢救肝硬化大出血病人

2015年11月10日 718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80多岁女性患者,呕血约1000毫升,怀疑是肝硬化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需要急诊手术。”10月18日下午3点多,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消化内科当天值班的尹莹医生向该科主任施瑞华汇报患者紧急病情。施瑞华主任迅速集结,一个多小时候后,手术开始。经过手术止血,目前患者无再出血,生命体征平稳,正在接受进一步治疗。

    老太腹部装了“定时炸弹”  一旦“爆炸”就会大出血

    患者李奶奶家属介绍说,李奶奶在入院前一天就出现了呕血,因为是深夜,就没敢“惊动”他人。没想到,在10月18日下午1点多又出现了一次呕血,“当时她吐了一大滩的血,脸一下子就煞白了,四肢还是凉的。把我们也吓到了,就赶忙把她送到了医院。”李奶奶的家属告诉记者。

    医生根据患者家属描述估计,患者第一次呕血大约500毫升,第二次呕血约1000毫升,出血“来势汹汹”。了解患者情况后,急诊、消化内科、重症医学科等多科会诊,联系检验科备血,患者进行胃镜检查,汇报上级医生请求手术支援,联系手术室准备……医护人员已经做好了打一场硬仗的“战前的准备”。

    由于当天是周日,在消化内科施瑞华主任的号召下,消化内科的李卫东主治医师、卢芩主治医师以及护士长李媛媛和护士张有珍、纪庆梅等5人从家赶到医院,一个小时后,大约5点钟手术开始。施瑞华主任介绍,在手术中发现患者胃底部的一处血管有破损,血液如小水柱般喷出。找到出血口后,施主任为患者施行了内镜下套扎止血术,将其出血处修补好,成功止血,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这场硬仗打赢了。

    明明是呕血,为何与肝硬化有关?

    虽然李奶奶已经患有肝硬化5年了,但是呕血这么多,为何与肝硬化有关呢?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肝硬化病人是以腹胀、腹水、脚浮肿等症状的形式出现,呕血、便血等消化道出血表现和肝硬化似乎搭不上边。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由于肝门静脉压力增高,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会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表现。正常人食管的血管细如发丝,而肝硬化患者静脉直径可以超过1厘米,这么粗的血管一旦破裂,出血量可想而知。”施瑞华主任解释说。

    据施主任介绍,20%-50%肝硬化患者会发生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如果得不到合理及时救治,也许其中20%的患者可能失血过多而死亡。由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情况不同,治疗的最佳方法就不同,这就需要多学科合作。为此,中大医院集团医院制定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静脉曲张出血的多学科联合诊治的模式,为患者“私人订制”治疗方法。

    肝硬化有何蛛丝马迹?

    施瑞华主任介绍说,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等是引起肝硬化的主要原因。肝硬化的早期症状主要有乏力、低烧、食欲不振,同时也可伴有腹胀或伴便秘、腹泻或肝区隐痛等症状。有的还会出现黄疸、腹水。甚至出现明显出血倾向,近期不仅齿龈、鼻内出血,大便隐血、黑便、有咖啡色的呕吐物等,这都是消化道出血的先兆。

    专家建议肝硬化患者,不管是否出现过消化道出血,最好都进行胃镜检查,明确有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在医生建议下,采取积极治疗,防止出现致命的大出血。

    建议:肝硬化患者还是少吃点鱼吧!

    既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如此凶险,那么除了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外,在生活中应如何预防呢?施主任建议,对于肝硬化患者要注意饮食,吃少渣易消化质软的食物,以防食物划破弯曲的静脉丛;主食以发酵的软食如面包、发糕及馒头为好;避免吃坚硬粗糙的食物以及带骨刺的鸡鱼类食物;少吃产酸产气的食物,禁食强刺激性调味品,如辣椒等,此外还要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咳嗽等增加腹压的行为。除了避免过度劳累,积极配合治疗、培养乐观心情也十分关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