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儿童弱视比近视危害大,家长需多留心眼儿

2020年07月02日 849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导语

儿童时期的弱视只要能早发现、早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我们时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作为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大脑中80%的信息都是通过眼睛获取。2020年6月6日是第25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视觉2020,关注普遍的眼健康”。



众所周知,儿童时期是孩子视力发育的"黄金期"。“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屈光参差)、弱视和斜视是儿童患病率最高的三大常见眼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科主任付晶教授指出,其中屈光不正居于首位的主要原因在于,儿童罹患近视的概率较高。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6月5日发布的首部《中国眼健康白皮书》显示,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相较于近视,大家对儿童弱视的了解较淡薄,时常将近视和弱视混淆。但实际上,弱视是儿童时期十分常见的眼部疾病,它比近视危害大得多。据统计,国内儿童弱视发病率为1%~4%,也就是说全国大约有近2000万名儿童患有弱视。

近视和弱视傻傻分不清

弱视与近视的区别

“弱视是导致幼儿期患者视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很多弱视儿童同时伴有屈光不正的问题。如果只是普通的近视,一般戴上眼镜经过光学矫正之后,视力就能恢复到1.0或相应年龄最佳矫正视力。弱视是指儿童双眼或单眼视力低下,它是一种发育性疾病,即使佩戴矫正眼镜也无法让视力保持在正常范围。”付晶补充道,“刚出生的新生儿其实视力都非常低,但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视力也会发育到正常值范围。如果一个孩子经过镜片矫正之后视力达不到相应年龄段视力标准,且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如眼底疾病、青光眼),就有可能是弱视。”

弱视或成梦想“拦路虎”

付晶告诉记者,屈光不正、屈光参差、斜视、形觉剥夺是导致儿童弱视的主要原因,其中屈光不正和屈光参差的原因占85%以上,尤其与中高度的远视、比较大的散光、双眼屈光不一致有密切关系。“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双眼屈光度数相差较大,因为双眼黄斑显现的物象在清晰度或大小方面存在较大差别,成像清晰的眼睛经常被用,以至于另一只屈光参差较大的眼睛视觉信息被抑制,这种状况长期积累就容易形成弱视。”

什么是弱视

在英文俚语里弱视被叫作“懒惰的眼睛”—Lazyeye,大致意思就是这只患病的眼睛很懒惰,不会主动去看东西。



而形觉剥夺性弱视的发生多与婴幼儿时期疾病有关,包括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上睑下垂、角膜混浊等病症。



“多数儿童弱视都是属于先天性的,比如个体胚胎发育异常或者与遗传相关。”付晶强调,弱视带给儿童的危害不仅是双眼或单眼视力低下,而且会导致双眼视觉功能不完善状态,会影响立体感。当儿童无法形成完整的立体视觉时,会影响对距离、相对位置等的准确判断,从而影响孩子的一些生活娱乐,甚至成为未来如航空、驾驶、测绘等行业报考的“拦路虎”。



“形觉是单眼视觉功能之一,长期以来形觉功能是用视力测定判定的,实际上对比敏感度才是最全的形觉功能定量检测方式。”付晶举例道,就拿视力表来说,它是白底黑字,对比度接近百分之百。如果辨别视觉能力有问题的儿童,白纸黑字看得很清楚,一旦将白底换成灰色的,可能就辨别不清楚了。”



临床当中,双眼视觉功能分为三级,即一级同时视,二级融合视,还有大家最为熟悉的三级立体视。“我们看3D电影的时候必须有立体视功能,否则看到的只是一个平面。”付晶说。



此外,弱视还会导致儿童产生自卑、性格孤僻等心理变化,从而影响孩子的成长。

及早识别孩子弱视

儿童时期的弱视只要能早发现、早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检查孩子视力正常与否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做视力筛查(幼儿园、学校、妇幼保健院等),一旦发现孩子有明显屈光问题,应当带孩子到专业医院眼科接受全面检查,再针对病因进行有效治疗。”付晶表示,儿童视力不同于成年人,孩子三岁时正常的视力数值为0.5-0.6,四岁时0.7-0.8;五岁的孩子基本可以达到视力1.0,六岁孩子的视力发育接近完善,通常数值在1.0~1.2左右。



除了筛查之外,家长怎么发现孩子是否有弱视呢?这就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当中多观察孩子的眼部问题。“如果发现孩子有白内障、眼皮睁不开、角膜不够透亮清澈的问题,家长就应该引起重视,尽早前往医院检查。”付晶告诉记者,生活当中孩子如果出现了不良的视物习惯,比如看东西喜欢凑得很近、眯着眼睛,或者走路的时候没有碰到、绊到却经常跌倒,在光线较暗的地方看不清东西,对物体的大小、明暗度辨别困难,也需要到正规医疗机构给孩子做专业检查。



家长还可以通过遮盖试验法来了解双眼视力情况,比如遮盖一只眼睛,让孩子单眼注视物体,若孩子表现安静,而遮盖另一眼时却撕抓遮盖物,那就提示未遮盖的一只眼视力很差。



“斜视问题也应该引起注意,不是所有的斜视都有弱视,但是有一些斜视就会直接导致弱视。比如孩子总是右眼看,左眼总是斜着的,那这只总处于偏斜位置的眼睛就有可能会造成弱视。”付晶建议,为了能更好的观测到孩子的视觉功能发育,建议家长定期带孩子做眼部检查,这样就能够及时发现孩子的眼睛变化,及早发现问题,及早治疗。

几岁是弱视治疗“黄金期”

弱视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随着年龄增长,视觉发育速度变得缓慢,传统上认为视觉可塑期在12岁以前,超过这个年龄视觉发育逐渐停止,12岁以后弱视治疗是比较困难的。



“这个年龄并非绝对。”付晶对此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其实还是说治疗的效果跟敏感度随年龄增长越来越差,我们更加强调越早越好。”



据了解,儿童的视力发育从出生到2岁是一生中屈光度数变化最快的时期,是视觉发育关键期,3~6岁是视觉发育敏感期。弱视发生于儿童早期,此时儿童视觉发育尚未成熟,如果经过及时恰当的治疗,视力有恢复正常的可能。如果发现太迟,错过了治疗时机,成年后几乎无望治愈,有可能形成终身的视觉障碍。

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付晶介绍,治疗弱视之前,需要对儿童进行全面详细的眼科检查,消除病因之后再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如果是屈光不正性弱视,就需佩戴适合的眼镜对视力进行矫正,使得视网膜上可以得到有效的图像刺激,促进视觉发育;如果是屈光参差性弱视,在佩戴眼镜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常规的遮盖治疗,挡住健康的眼睛,强迫孩子用弱视眼睛看东西,促进弱视眼睛发育,其治疗理念是“用进废退”。



“弱视的遮盖时间要根据孩子年龄、弱视的类型、程度和发病时间来决定每天遮盖多长时间,不需要全天遮盖。”付晶提醒,遮盖要遵循医嘱,认真观察疗效并防止好眼发生遮盖性弱视。



还有一种是光学压抑,是不完全的遮盖,通过一些药物、过矫眼镜、压抑膜,把好眼的视力压下去,让坏眼的视力优于好眼。



“在这些根本治疗的基础上,还可以配合一些视觉训练,一个是视觉刺激,比如可见的红光(非红外线);另一个是精细作业,通过手、眼、大脑皮层协调训练,能使弱视眼黄斑功能抑制较快解除而中心视力提高,如穿珠子、穿扣子、画图、描图和刻剪纸等。



付晶提醒,家长一定要积极正确面对孩子弱视问题,前往正规医疗机构积极治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