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走出丙肝认识的误区

2015年02月11日 7475人阅读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肝脏疾病。尽管丙肝在欧美及日本知名度很高,是这些国家终末期肝病的主要原因,但在中国,丙肝的知名度要明显低于甲肝和乙肝。很多人包括患者对丙肝认识不足,甚至存在一些误解,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就医行为,甚至因此延误治疗。以下是常见的丙肝认识误区。

误区一:患上丙肝一定会有临床症状。

       其实丙肝最大的特点是不易被察觉。感染初期症状很不明显,只是感到食欲差,疲劳。约52%的慢性丙肝患者无明显症状,约1/3 的患者化验肝功能基本正常,但已出现肝损害。正因为丙肝起病隐匿,可以长期潜伏在人体内而无任何临床症状,所以被称为“沉默杀手”。很多患者是感染丙肝病毒10余年才得以确诊。目前丙肝漏诊率高达80%以上,危害甚广。

误区二:丙肝只能通过输血传播。

       我国目前已对献血者筛查丙肝抗体,故通过输受污染的血制品感染丙肝风险已明显降低。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已成为当前主要血液感染途径。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创伤性美容和针刺等都是潜在的传播方式。另外,通过性接触、母婴传播也能感染丙肝病毒。

误区三:肝功能正常不需抗病毒治疗。

       一般来说,乙肝患者肝功能正常不需要抗病毒治疗。但丙肝与乙肝不一样,其慢性化率很高,约75%~80%的急性丙肝患者会转为慢性感染。根据国际医学界最新的研究,即使丙肝患者转氨酶水平正常,仍可能发展成 肝癌等,故无论病人有无症状,无论转氨酶是否正常,只要丙肝抗体及丙肝RNA阳性,就应尽快抗病毒治疗,不宜拖延。而且研究表明,肝功能正常患者抗病毒疗效与肝功能异常患者疗效一致。

误区四:丙肝不能治愈

       事实上丙肝的治疗效果很好,大约70%患者通过抗病毒治疗可以治愈,且治愈后不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但早发现早治疗是前提条件。发现肝功能异常应常规检查丙肝抗体,一旦确诊为丙肝,应争取应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

误区五:丙肝可通过接种疫苗预防。

       非常遗憾,目前尚未开发出用于丙肝预防的疫苗。预防丙肝只能采用慎用血制品、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严格消毒医疗器械、远离毒品、健康性行为等综合措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