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冬天吃火锅,这些事千万不能做

2017年12月22日 9157人阅读

冬天最受欢迎的食物是什么?非热腾腾的火锅莫属。不管是热辣的重庆火锅、醇香的老北京火锅、鲜美的潮汕火锅……天寒地冻时大家围坐一桌,听着锅底翻滚的声音,闻着香喷喷的热气,饱了肠胃也暖了身体,还有比这更满足的事情吗?


可是,火锅虽好吃,却不被认为是健康食品,抛开高油高盐不说,很多不好的习惯还会导致各种各样的健康隐患。今天小编就跟大家盘点一下吃火锅时应该避免的禁忌,让大家既吃到美味,又吃得健康!


生熟有别,切忌半生不熟

火锅的精髓在于“涮”——不管是老北京的涮羊肉,重庆的涮黄喉、涮毛肚……火锅边吃边涮带来的满足感是其他食物无法给予的,而很多健康隐患正是出现在这个节骨眼上。

很多人贪图口感鲜嫩,将生肉、生鱼放在锅里烫一下马上捞起来吃,寄生在肉类中的病菌或寄生卵未被杀死就直接进入了人体的消化道,极易引起胃肠道感染等疾病。

此外,夹完生肉再夹熟食,吃火锅时餐具不区分也是致病的隐患之一,因此要注意将用来夹生食的餐具和直接入口的餐具分开,不能生熟混用,以免站到病菌、病从口入。


建议:吃火锅的时候要生熟有序,先涮蔬菜,再食肉类,多吃煮食。涮品要在滚热汤中煮熟煮透,最大限度减少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可能。


放凉再吃,以免烫伤食道

中国人吃饭讲究“趁热”,火锅更是要冒着热气塞进嘴里才爽。然而,从火锅中捞出的菜肴温度可高达100摄氏度,而我们的口腔和粘膜的耐受温度只有60摄氏度左右,捞上来就吃很容易烫伤口腔和食道黏膜。而长期吃得过烫、过快,会反复灼伤食管黏膜,导致食道的粘膜长期处于修复状态,明显增加食道黏膜细胞癌变的几率、“烫”出食道癌。


因为怕烫,很多人吃火锅的时候会搭配冰镇的饮料:一口麻辣涮毛肚一口冰啤酒,怎一个“爽”字了得!这种冷热交替的吃法很容易刺激肠道,损伤食管和胃肠道,导致腹痛、腹胀、腹泻等问题,尤其对于有慢性胃肠道及疾病的人群,很容易拉肚子。


建议:吃火锅时不要太心急,凉一凉再吃,捞上来先蘸调味料既能降温又能增加口感,是一种一举两得的“缓冲”方式。饮料的选择也不宜太刺激,可选择一些蔬菜汁、乳品或植物蛋白饮料(酸奶、杏仁露等)当饮品,温度需稍温和一些,可起到刺激胃肠分泌,帮助消化的作用。


少吃高嘌呤食物,防止痛风

摄入高嘌呤食物可能引发尿酸过高,容易诱发痛风。火锅中的肉类、海鲜中在高温烹煮的过程中,所含的卟啉物质会溶于汤中,汤中的高浓度卟啉经过肝脏代谢,会产生大量的尿酸。

除了高嘌呤食物,很多人吃火锅的时候都喜欢喝酒,饮酒将会导致身体嘌呤过高,机体内尿酸生成堆积过高,或者体内尿酸排泄功能相对不足,引起尿酸增高,诱发痛风,出现关节痛等症状,严重时会损伤肾功能。摄入后会导致高尿酸血症,容易诱发痛风。


建议:吃火锅时少选择嘌呤高食物,如动物内脏、虾蟹、火锅汤等,增加蔬菜、水果等低嘌呤食物。此外,尿酸高和痛风的患者要多喝水,多喝水可以促进尿酸从尿中排出,降低血液中尿酸浓度。

 

吃火锅别喝汤

火锅味道好不好,汤头很重要,很多人有吃完火锅来碗汤底的习惯,甚至认为经过长时间涮煮后的火锅汤有营养,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首先,火锅的汤大多采用猪油、牛油等高脂肪物质为底料,以辣椒、胡椒和花椒等作为辅料,吃多了易导致高血脂、胆石症、十二指肠溃疡、口腔溃疡、牙龈炎、痔疮等疾病。此外,因为火锅汤底久沸不止、久涮不换,其中的成分会发生一些化学反应,产生有害物质。


建议:吃火锅的时候尽量别喝汤,一次吃不完剩下的涮料和底汤,应及时倒掉,不要过夜。对于有些以养生为噱头号称可以直接喝的火锅汤底,一定要在涮菜之前先喝汤,涮完菜之后的汤底还是不喝为好。


避免刺激,鲜辣有度

在川菜遍天下的现在,很多人都无辣不欢,麻辣口味的火锅底和配料更是大受欢迎,但是吃辣也要有度,过度吃辣会加重对咽喉部和胃肠道的刺激,容易导致咽喉肿痛、胃溃疡、胃炎、腹泻等消化道疾病。


建议: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如胃病、便秘或腹泻),应尽少食用这些调味料。那些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如肺结核、咽喉炎症、过敏性哮喘等),也不宜食用刺激性的辣味调料,适宜选择淡醋、麻油等较清淡的佐料。


适可而止,餐量有节

吃火锅之所以成为聚餐首选,除了味道好,大家围坐一桌边吃边聊的气氛也很重要,于是大家在吃火锅的时候很容易忽略时间。事实上,长时间坐着吃火锅,会大大增加消化道的负担。由于胃不断地接受食物,致使胃液、胆汁、胰液等消化液不停地分泌工作,消化道腺体无法正常地规律休息。而不少人因为吃得太饱、太杂甚至会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症状,甚至诱发急性胃肠炎、胆囊炎甚至胰腺炎。


建议:吃火锅时要注意控制就餐时间,不宜连续吃上好几小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