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发现卵巢囊肿 “小”可定期观察 “大”可手术处理

2016年12月07日 6955人阅读

  因为每年的例行体检,或由于不孕,一些女性朋友会偶然发现自己有卵巢囊肿。卵巢怎么会长囊肿,会恶变吗?到底需不需要理会?专家表示,会恶变的卵巢囊肿是少数,小囊肿可1-3个月观察1次;但绝经后恶性变风险相对更高,如果发现卵巢囊肿,需要万分警惕。

  卵巢囊肿种类繁多,少数会恶变

  最常见的卵巢囊肿,是与排卵相关的功能性囊肿,包括卵泡囊肿和黄体囊肿。卵巢囊肿是一个生长在卵巢上、充满液体的囊。女性在一次正常的月经周期中会有一个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出卵子,排出卵子后,卵泡壁塌陷、周围细胞向内生长,演变成黄体。如果卵子没有排出、留在卵巢内继续生长,会成为卵泡囊肿;如果卵子排出后,卵泡没有塌陷,则变成黄体囊肿,如使用促排卵药物(如克罗米芬),会增加排卵后黄体囊肿的风险。许多妇女在一生中会有功能性囊肿,这些囊肿大部分没有或仅有轻微不适,无需治疗,多数在数月内自行消退。

  卵巢巧克力囊肿是另一常见的卵巢囊肿,它属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在子宫腔内周期性生长、剥落,便是正常月经出血。当子宫内膜生长在卵巢上时,“经血”聚积在卵巢内形成囊肿,囊肿内的陈旧血性液体呈暗褐色,如巧克力样,故得名巧克力囊肿,可出现痛经。

  此外,卵巢囊肿还有卵巢囊腺瘤、卵巢皮样囊肿、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导致的卵巢囊性增大等。虽然卵巢囊肿的种类繁多,但只有少数卵巢囊肿会恶变。

  卵巢囊肿≠卵巢肿瘤,但也要警惕

  有卵巢囊肿,是不是就是肿瘤?不少患者有这样的担忧。专家表示,卵巢囊肿和卵巢肿瘤的概念有交汇,有些卵巢囊肿可能是卵巢肿瘤。

  卵巢囊肿通常没有症状,所以在患者进行常规盆腔检查前,可能都不会觉察卵巢囊肿的存在。但如果囊肿破裂、出血、扭转,有时候会产生严重的症状。卵巢肿瘤可为良性、恶性,也会出现破裂、出血、扭转等情况。如果是卵巢癌,在有症状前可能已经扩散。绝经后妇女的恶性变风险相对更高,如果发现卵巢囊肿,需要万分警惕。

  当有以下症状时要警惕,尽早就诊:盆腔反复钝痛,可放射到下背部和大腿;痛经;性交痛;肠道活动或肠道受压时疼痛;纳差、恶心、呕吐或乳房压痛;腹胀或下腹坠痛感;尿频,排尿困难(大囊肿挤压膀胱会影响排尿)。当出现突然、剧烈的腹部或盆腔疼痛或伴恶心、发热,或休克等症状(如畏寒、皮肤湿润、气促、头晕目眩或虚弱)时,需立即就诊。可通过盆腔超声、CT、MRI、抽血、腹腔镜等手段检查确诊。

  小的要密切观察,大的可做手术

  卵巢囊肿的治疗需根据年龄和囊肿类型、大小、症状个体化定制。

  1.密切观察。如果没有症状,超声提示一个小的、充满液体的卵巢囊肿,一般不需要治疗,建议1-3个月观察1次,看是否有大小和性质的变化。

  2.口服避孕药。因功能性囊肿与排卵相关,使用口服短效避孕药抑制排卵,可能缓解疼痛。数据表明,也可降低卵巢癌风险。

  3.手术治疗。如果卵巢囊肿体积很大,或者持续生长、引起疼痛,有恶性可能,需行手术。根据囊肿大小和患者情况,选择微创手术(腹腔镜)或开腹切除手术。恶性卵巢肿瘤还需进行大范围的切除,或需联合化疗或者放疗。

  高龄、未产、家族史等与卵巢肿瘤有关

  专家指出,卵巢肿瘤原因不明,可能与高龄、家族史、未产(口服避孕药可降低卵巢癌风险)、月经初潮年龄早、绝经时间晚、肥胖、吸烟、使用促排卵药物(如克罗米芬)、激素替代疗法有关。家族史中,突出代表是遗传性卵巢癌综合征(携带BRCA基因突变)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林奇综合征,易发生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结直肠癌)。

  专家建议,虽然目前没有特定的方法能阻止卵巢囊肿的发生,但可定期进行盆腔检查、警惕月经周期的改变,及时就诊。如有高危因素,更要提高警惕,定期体检、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处理附件包块、服用口服避孕药。对于BRCA基因突变者,可以预防性切除卵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