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男性健康日 男性也有无法言说的尴尬

2016年07月12日 616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男人“尴尬病”之不育症

       临床中,高达75.1%的患者是特发性男性不育症患者,这些患者无相关病史,体检及内分泌检查均正常,精液分析显示有少精、弱精和畸形精子症。通常,这些异常会同时出现,被称为少弱畸形精子症。对此类不育症,现代医学经验性使用的药物很多,如雄性激素、溴隐停、系统性糖皮质激素及镁等,有很多还处在临床研究阶段,而中医病证结合治疗此类不育症患者历史悠久,且疗效显著。

       重视精液微观辨证

       通过对精液分析,能对有无精子、精子密度、活动率、畸形率、液化等作出诊断,而且可依据精液分析进行辨证。根据中医“肾藏精,主生殖”和“阳化气,阴成形”的理论,认为精子成活率和活动率降低应责之于肾气亏虚;精子数量的减少应责之于肾精不足;精子数少,液化不良,畸形精子多常是由于肾阴虚证所致;活动率低下,活动力弱,是由于肾阳虚证所致;死精子、畸形精子,多辨证为湿热蕴结。

       用药以补肾为大法

       肾藏精,主生殖,肾的精气盛衰直接关系到人的生殖功能和生长发育。肾所藏之精的亏虚是造成不育症的根本原因,也是采用补肾益精为主治疗不育症的依据。下面4种证型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笔者将对其证候、治法、用药分别进行讲解。

       肝郁肾虚证

       证候:精液稀少,活动力低下,性欲低下或阳痿不举,情绪抑郁,两胁疼痛,舌质暗,脉弦细。

       治法:补肾疏肝,肝肾同补。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五子衍宗丸加减。

       脾肾两虚证

       证候:精子密度低,活动力弱,或阳事不兴,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肾健脾,气血同补。

       方药:生精汤Ⅰ号加减(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男科经验方)。组成:熟地黄、山药、山茱萸、五味子、菟丝子、枸杞子、覆盆子、刺五加、仙灵脾、白术、云苓等。

       【按】健脾益肾,先后天同治。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中之精属先天之精,它除了直接赖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还接受脾胃之外的其他脏腑之精而藏之。

       肾虚瘀阻证

       证候:精子稀少,活动力差,死精过多,少腹或腰部疼痛,睾丸隐痛,或阴囊青筋曲张成团如蚯蚓状,舌暗紫,或边有瘀斑,脉涩或弦。

       治法:补肾活血。

       方药:少腹逐瘀汤合五子衍宗丸加减。

       【按】“久病必有瘀”,瘀血往往是在慢性炎症、组织损伤基础上造成血运不畅,局部组织失养。精索静脉曲张、附睾炎、睾丸炎等急性炎症消退后会遗留硬结。按照传统的辨证方法常无证可辨,但加以活血通络的水蛭、地龙、王不留行等治之,常能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湿热蕴结证

       证候:精子少或死精较多,小便短赤涩痛,或阴囊潮湿,或尿频、尿急;舌红苔黄腻,脉滑实或数。

       方药:四妙丸加减。

       重视男性不育症治疗疗程

       治疗男性不育症以3个月为1个疗程,是根据精子从产生到排出体外约需90天为依据而确定的。人的精子发生过程可分为6个期,每个期都有特定的时间和细胞组合,6个期构成1个周期,人的精子发生约需经历4.5个期,由于每期历时16天,故人的精子发生过程约为70天,同时在附睾中成熟10余天。

       因此,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切莫着急或认为药物无效,应该坚持服药3个月后认真总结疗效。对于严重少弱精子症患者周期更要适当延长至5~6个月时间。

       链接:夫妻同治的新模式

       临床中不孕不育诊疗模式一直是男女分诊分治,随着人们对不孕不育症认识的不断深入,体会到男女同诊同治的必要性。所以在首诊男性不育症时,夫妇双方最好能同时就诊。通过病史和检查,明确夫妇双方是否存在共同不育因素。若女方也存在不孕的病理因素,则采取夫妇同治的诊疗措施。

       另外,指导患者怀孕的时机,在妻子的排卵期增加性生活的次数,以增加怀孕几率。提倡最佳生育年龄怀孕,>35岁产妇,医学上称为“高龄产妇”。这时的女性不但卵细胞老化,而且还易受到病毒感染、物理及化学的刺激、激素变化的影响等,导致人体卵子减数分裂发生异常,受精后形成的个体容易产生染色体病等。

男人“尴尬病”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一种特殊的组织病理性疾病,是引起老年男性下尿路梗阻的常见病因之一。以进行性尿频、排尿困难为临床特点。本病发生有两大因素:一是高龄,一是具有正常功能的睾丸,两者缺一不可。

       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症状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膀胱刺激症状,如尿频、夜尿增多、尿急、尿痛等;另一类是压迫引起的梗阻症状,如尿线变细、排尿困难,终末尿滴沥,有尿不尽感。患者前列腺大小与症状往往不成正比,症状取决于尿路梗阻的程度、病变发展的速度及是否合并感染和结石,而不在于前列腺本身的增生程度。

       BPH的药物治疗

       目前,BPH的治疗药物包括α受体阻滞剂、5α还原酶抑制剂及中医药治疗等。

       提示:当BPH导致以下并发症时,不能再单纯使用药物治疗。建议采用外科治疗:

       ①反复尿潴留;

       ②反复血尿,5α还原酶抑制剂治疗无效;

       ③反复泌尿系感染;

       ④膀胱结石;

       ⑤继发性上尿路积水(伴或不伴肾功能损害),临床判断不解除下尿路梗阻难以达到治疗效果者,应当考虑外科治疗。

       BPH的保健

       调整饮食结构

       BPH患者在饮酒或吃辛辣、有刺激性的食物后,容易使前列腺发生充血肿胀,从而加重排尿不畅的症状,甚至可引起急性尿潴留。因此,此病患者应忌食辛辣、有刺激性的食物,不可饮酒,其一日三餐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并应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勿使前列腺受压、受寒

       应尽量少骑自行车,BPH患者在骑自行车时,自行车的车座可挤压其前列腺,从而使病情加重。同时应避免长时间坐硬椅子或坐在冰冷潮湿的地方,日常坐着时有意识地将重心移向左臀部或右臀部(可以左右臀部适当轮换),这样就可以避免人体重心直接压迫增生的前列腺,从而避免或减轻增生的前列腺向尿道压迫。平时亦可准备一个松软、暖和的坐垫,随身携带使用,以保护局部不受寒冷刺激。

       不可憋尿,睡前避免大量饮水

       BPH患者不可长时间地憋尿,以免损害逼尿肌的功能。在睡前,不可大量地饮水,以免膀胱过度充盈,造成尿潴留,但也不必过于减少饮水,以免引起脱水或尿路结石。

       适当坐浴

       坐浴可帮助消除前列腺的炎症,松弛尿道的肌肉,对保持小便通畅、解除尿道阻塞有帮助。坐浴时要用温水,禁止在水凉时继续坐浴,浴后立即擦干。

       适度房事

       过频的性生活会使前列腺经常处于充血、水肿的状态,加重症状,因而预防和治疗BPH应节制房事。平时患者应将性生活控制在每月1~2次以内。

男人“尴尬病”之慢性前列腺炎

       前列腺炎是泌尿男科的常见病,虽然前列腺炎不会直接威胁患者生命,但会给患者身体和心理造成极大危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及时诊断并给予适当治疗,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痛苦。

       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

       慢性前列腺炎临床上分为细菌性和非细菌性两大类,大多数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没有急性炎症过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约占慢性前列腺炎的5%~8%。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约占慢性前列腺炎的90%以上。

       临床症状

       慢性细菌性和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临床症状类似,多有疼痛和排尿异常等。细菌性前列腺炎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下尿路感染。非细菌性主要表现为长期、反复的骨盆区域疼痛,可见于会阴、阴茎、肛周部、尿道、耻骨部、腰骶部等部位。排尿异常可表现为尿急、尿频、尿痛、夜尿增多等。由于慢性疼痛久治不愈,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并可能有性功能障碍、焦虑、抑郁、失眠、记忆力下降等。

       目前,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方法包括直肠指检、实验室检查(前列腺液常规检查;尿液检查;细菌学检查;衣原体、支原体检查)和B超。

       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

       对于慢性前列腺炎,最常用的3种药物是抗生素、α受体阻滞剂和植物制剂,其他药物对缓解症状也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抗生素:并非所有患者都需要应用

       目前,在治疗前列腺炎的临床实践中,最常用的一线药物是抗生素,但是只有约5%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有明确的细菌感染。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和药物穿透前列腺包膜的能力选择抗生素。常用的抗生素是氟喹诺酮类药物,如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前列腺炎确诊后,抗生素治疗至少维持4~6周,其间应对患者进行阶段性的疗效评价。对于疗效不满意者,可改用其他敏感抗生素。

       炎症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抗生素治疗大多为经验性治疗,理论基础是推测某些常规培养阴性的病原体导致了该型炎症的发生。因此推荐先口服氟喹诺酮等抗生素2~4周,然后根据疗效反馈决定是否继续抗生素治疗。只在患者的临床症状确有减轻时,才建议继续应用抗生素。推荐的总疗程为4 ~6周。部分此型患者可能存在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或人型支原体等细胞内病原体感染,可以口服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治疗。

       非炎症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不推荐使用抗生素治疗。

       α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基本药物

       α受体阻滞剂能松弛前列腺和膀胱等部位的平滑肌而改善下尿路症状和疼痛,因而成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基本药物。常用药物有多沙唑嗪、坦索罗辛等。治疗疗程至少应>12周,α受体阻滞剂可与抗生素合用治疗炎症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合用疗程应>6周。治疗中应注意该类药物导致的眩晕和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植物制剂

       植物制剂有非特异性抗炎、抗水肿、促进膀胱逼尿肌收缩与尿道平滑肌松弛等作用。常用的植物制剂有普适泰、西发通、沙巴棕等。其用法、用量需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定,通常疗程以月为单位。不良反应较小。

       除药物治疗外,需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和行为辅导有积极作用。患者应戒酒,忌辛辣刺激食物,避免憋尿、久坐,注意保暖,加强体育锻炼。热水坐浴有助于缓解疼痛症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