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婴幼儿过度哭闹

2021年11月08日 809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婴幼儿过度哭闹
很多家长会遇到三个月内宝宝哭闹明显,不易安抚,家长束手无策,焦急万分。
      首先了解婴幼儿正常啼哭,有研究发现,2周时的婴儿每天啼哭总计2小时,至6周时达高峰,每天啼哭总计3小时,然后逐渐减少,3月龄时平均1小时,主要集中傍晚时分。
那么何为过度哭闹,其常见于出生后不久的新生儿,一般第3-4个月逐渐消失,也可持续到整个婴儿期。
       婴儿一日中有发作性的激惹或哭闹,1次持续3小时或以上,每周发作3天以上,持续3周以上,可表现为强烈的尖声哭叫;
哭闹时身体屈曲或四肢伸直、面色发红、喂奶后仍啼哭不止。
傍晚或夜间多见,部分患儿出现腹胀,恶心,便秘,哭闹过后食欲仍好,生长良好。
      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气质或情绪反应:这部分婴儿气质较为敏感、易激惹和紧张、适应性较差,因感觉阈值低而容易哭闹;2.父母不适当的养育方式:部分父母不懂得用适当的应答满足婴儿的需求,增加了哭闹的时间;3.肠绞痛,既往认为肠壁平滑肌剧烈收缩引起阵发性腹痛。
      重要的是过度哭闹的诊断一定是要在排除继发于身体疾病的前提下,常见的急性疾病:急性中耳炎、坎顿疝、肠套叠或肠梗阻、慢性胃食管反流,臀部发红及糜烂等,这些疾病在面诊过程中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可以排除,还有牛奶过敏及乳糖不耐受也可引起过度哭闹,病史及过敏原等相关检查可以排除。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常通过腹部顺时针按摩,飞机抱(宝宝腹部趴在大人的前臂上),益生菌补充,口服西甲硅油缓解,总之排除器质性疾病后,就需要家长调整好心态和情绪,随年龄增长,过度哭闹会渐渐消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