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怎么判断OK镜控制效果好不好?

2023年12月18日 159人阅读

Ok镜戴后没有办法验光检查度数,所以很多家长不知道ok镜控制的效果到底怎么样,也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合OK镜。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几个判断标准。


判断标准


01

眼轴长度

因为没有办法直接验光查度数,所以眼轴长度就成了效果预估的标准,其实这个预估也没办法很准,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经验公式:

眼轴3个月的增长量理论值 ≈ 0.05 +(12 - 实际年龄)*0.008

根据小括号里面的正负值可以推断,小于12岁的孩子会大于0.05mm,而大于12岁的孩子会小于0.05mm,12岁的孩子正好是0.05mm,也就是3个月增长0.05mm,1年增长0.2mm应该属于正常,超过这个有可能度数会有加深。不过,这个只是个粗略估测,不同个体存在差异。 


除了眼轴长度这个预估,还有几个规律可以参考:


02

年龄小的孩子控制效果偏差

8岁之前发生的近视,我们称之为早发性近视。发病年龄越早,预示着加深速度更快,将来变成高度近视的风险越大,这种情况单纯使用ok镜往往没办法得到很好的控制效果的,一定要多种手段联合防控

03

角膜偏平、度数偏低

角膜曲率低于41,近视度数低于100度,这种情况佩戴ok镜之后的离焦量会比较小,会导致抑制眼轴增长的作用偏弱。改善的方法是增加镜片过矫量同时缩小镜片的光学区设计。当然,同时联合阿托品也是不错的选择


04

角膜厚度过薄、眼压偏低

Ok镜控制近视的原理是要在角膜周边塑造离焦环,如果角膜厚度偏薄(低于480um)、眼压很低(低于12mmgh),也容易塑形不佳,这种情况建议选择其他方式来控制近视

05

间断佩戴或超期佩戴

如果ok镜片经常停戴,会造成白天视力波动,视网膜离焦量减弱。Ok镜的建议使用周期是1年,1年之后镜片会有磨损和变形,而且孩子的角膜尺寸也会发生变化,继续佩戴尺寸不相符的镜片不仅增加了风险,也会造成控制效果下降。


除了以上情况和近视控制效果有关联,还有几种常见的现象并不影响控制效果

1.白天的裸眼视力

不同孩子的眼部条件不同,有些度数偏高、散光偏大,戴镜后第二天的视力达不到1.0,甚至需要补戴低度数框架眼镜,但这种情况不影响控制效果。


2.镜片偏位,视物叠影

Ok镜片在眼中是滑动的,有时候因为散光、角膜不规则或眼睑力量不对称等原因,造成镜片无法居中,白天视力不是最清晰,有叠影和眩光感。这种情况也不影响控制效果,甚至有研究偏位可能效果更好。


总结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验配了OK镜也只是完成了近视防控的第一步,长期佩戴的效果更多依靠日常复查过程中的监测和调整,有不好的征兆就要增加手段、调整设计,医生的经验和判断在这个过程中至关重要


0